百度的動作越來越頻繁了,從表面上看好像越來越開放,讓站長與網站更加規范化和系統化,但一系列的動作未免有點快。步子邁得太大太快,很容易傷身。自從百度推出站長平臺之后,我也時常關注,留意百度最新的動向和消息。
打開站長平臺,看到百度5月30號發布了一篇《網站驗證升級—無過期&支持批量添加子站》,大致瀏覽下,其實是好事,讓站長免于頻繁驗證網站的麻煩,而且能夠快速獲取百度統計數據。但是,看到末尾提醒時,有點不盡如人意,末尾是這樣提醒站長的:
1、驗證完成后,我們將會認為您是網站的擁有者。為使您的網站一直保持驗證通過的狀態,請保留驗證的文件、html標簽或CNAME記錄,我們會去定期檢查驗證記錄。
2、在5月30日之前驗證的網站,從驗證完成開始6個月之后會驗證過期,建議之前驗證的站長盡快在站長平臺重新進行驗證,重新驗證之后驗證信息不會過期。
關于第一點,我想說其實已經不怎么厚道了,而谷歌在這方面應值得百度學習,谷歌通過驗證之后,可以刪除驗證時的文件、標簽或記錄,不會存在什么“我們會去定期檢查驗證記錄”,要知道,驗證一個網站的歸屬權,只是為了確認網站所有者,而不是非要站長在網站上留下搜索引擎的標記。
第二點更不靠譜,憑什么在5月30日之前驗證過的網站還要重新驗證?難道只因為百度單方面更新了驗證系統,而之前的網站用戶數據就棄之不用?為什么百度方面不能對之前數據及時更新到現有的系統中,從而讓站長免去再重新驗證一次的麻煩。當然對于個人來說,重新驗證一次,費不了多大事,也沒什么損失。但這似乎是一個態度問題,作為國內也可以說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對于老用戶(姑且把5月30日之前驗證網站的站長稱為老用戶吧)按理說應該更加優待,這也是所有企業的經營之道。但現在百度一句話“從驗證完成開始6個月之后會驗證過期,建議之前驗證的站長盡快在站長平臺重新進行驗證”,我們如果要繼續使用相關功能的話,就得乖乖的去重新驗證。
以百度現有的技術,之前驗證過的網站即使在百度調整之后,依然可以不用驗證而達到百度承諾的永不過期。但很可惜,百度沒有這方面的提醒和解釋。
在中國互聯網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是“我接受/我同意”,各種賬號注冊、軟件使用、游戲等等,用戶要想使用,就必須點擊“我接受/我同意”,否則無法完成相應操作,而“我接受/我同意”的內容大多是各種協議,但說實話這些協議基本沒人去仔細看,甚至很少有人看。而一旦出現問題,引起糾紛時,在法律上商家并不承擔相應責任,因為在“我接受/我同意”的協議中基本上把責任都規定在內了,怪只怪你沒細看。
與“我接受/我同意”類似的詞無論是在互聯網還是線下商業領域,頻繁出現的是“最終解釋/權歸xxxx所有”。其實這些都是一些類似霸王協議的條款和說辭,玩文字游戲,中國人始終是世界上最厲害的。
不要以為我是在小題大做,驗證事雖小,但牽涉到的態度和用戶的反應問題卻很大,滴水可折射太陽光輝,窺一斑而見全豹,足可見百度的態度傲慢,當然這也是百度一貫的傲慢和強勢。百度這項提醒也是一個類似于霸王條款的協議,生長在中國的環境下,似乎對于這種低眉順眼、附加條款已經習慣了,商家無需解釋,買家已然乖乖接受,沒有人去問為什么,同時也反映出在中國互聯網環境下的廣大中小站長的逆來順受以及無從反抗的尷尬局面。
再轉回到互聯網的話題,從2012年開始,互聯網就已經正式進入到以用戶為重心的互動時代,用戶已不再是弱勢群體。如果百度還在固步自封,以強勢自居,這樣的提醒而不加解釋,很明顯百度還處于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狀態,這樣下去的結果恐怕百度將很快成為下一個雅虎。